玉米高產種植技術
1我國玉米種植現狀
在許多偏遠的山區和落后地區,仍然采用落后的傳統玉米種植技術,人工小范圍種植生產,受到自然因素和環境的影響較大,出現產量低、質量差等問題現象,嚴重影響了地區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
2玉米種植方法技術
目前比較常用和成熟的玉米種植技術有改革種植技術方式和大壟雙行地膜種植技術2種。
2.1改革種植技術。當前多數地區都是以單獨種植為主,單一種植玉米作物,不插以黃豆等植物。改變傳統玉米種植方式,采用擴大行距、不同品種分行交叉種植技術等,增加玉米生產通透性和促進性。另外,還有采用玉米和大豆等低矮作物間隙等增加透光和水分等技術,從而提高玉米種植產量和質量。
2.2大壟雙行地膜種植技術。在現有土地種植基礎上,采用大壟雙行的方法模式,實行玉米種植小輪耕。充分利用變行的條件,將玉米壟的采光、吸水、通風等進行提高,促進玉米生長。對玉米實行覆膜技術處理,可以達到早熟、增產等功效,是現有玉米種植良好新技術。
3提高玉米產量的種植技術
在現有基礎和條件下,適應當前環境等擴大生產。筆者從玉米種植的品種選擇、生產培養、根苗移栽、田間管理等4個方面進行種植技術分析。
3.1玉米品種選擇。品種的好壞直接會影響到產量的增收,因此在玉米種植時要因地適宜的選擇合適的玉米品種,同時在選擇過程中需要有技術性的進行品質甄選。
3.1.1根據市場指導進行選擇。在選擇種植的玉米品種時,要考慮到市場對種植狀況的指導和變化,要通過技術性分析玉米市場的價格、銷售等情況進行品種選擇。
3.1.2要善于針對土質選擇品種。土地的肥沃情況和蘊含的熱量等與玉米品種的生長周期相關。生長周期長的玉米品種一般質量好,穩定性高,受市場吸引力較大。而且,種植土地的坡度、溫度、適度以及酸堿度等都對玉米生長有影響,因此品種選擇要考慮土壤情況。
3.1.3根據以往病蟲害情況選擇。對于病蟲害多、影響大的品種盡量少選,以免種植時損失較大。要根據技術分析選擇病蟲害影響較小的玉米品種。
3.2玉米生長培養。玉米生長培養也就是玉米育苗的階段,這一階段是直接決定了后期的產量和質量,需要慎重對待,提高育苗技術即提高了產量。玉米生長培養技術主要如下。
種子處理:要對玉米種子進行陽光照曬,進行充分照曬后的玉米種子吸水快、發芽早、育苗生長整齊穩定。施種:玉米種子播種時,要留出科學合理的間隔,既要保證能夠充分生長有不浪費土地。播種后要適當對覆土進行鎮壓,干旱時重壓,水分充足濕潤時輕壓處理。種子施肥:播種后進行技術性施肥可以有效促進幼苗生長,保證充足的營養,提高對干旱、病害、環境變化的抵抗力。施肥時要充分考慮氮肥、鉀肥、磷肥等配置和控制用量,在促進生長時又不會造成燒苗。覆膜:有些地區玉米種植后其播種時間都是控制在春季,而春季的氣溫變化較大,容易引起幼苗的死亡和出苗率低,特別是幼苗對低溫的抵抗力比較低下。這就需要在播種后進行覆膜,人工提供玉米幼苗良好的環境,確保玉米根系發育成長。
3.3根苗移栽。根苗移栽是玉米種植技術的一個關鍵的過程,這個環節容易造成根苗損壞和移栽失敗,從而降低了生產量,因此移栽時要充分注意。
3.3.1控制好根苗移栽時間。根據播種的土壤水分和成分特征等考慮移栽時間,一般在根苗5cm長的時候在10~20℃下進行移栽,移栽時一定要保證水分充足。
3.3.2幼苗摘起和運輸。在需要種植前進行幼苗摘起和運輸,摘起后苗床上要保持潮濕和適合的生長環境。運輸時,營養塊不宜擁擠,減少運輸時的顛簸和震動,保證根苗和根部不遭到破壞。而且要盡快栽種,不宜耽誤時間過長。
3.3.3提高根苗移栽技術。在移栽玉米幼苗的土地上提前施放氮肥、磷肥等,制造營養環境,同時疏松土地,保持水分充足。
3.4玉米種植田間管理。田間管理是后期工作,也是直接影響玉米生長狀況和產量的必要工作。要保證良好的田間管理就需要良好管理技術和措施落實。
3.4.1科學安排密集度。適當增加種植行間距,保持在100cm左右;施肥時集中在玉米根周邊土壤里;種植時加大幼苗密度,保證充分的存活率;玉米株距保持在20cm左右,確保采光和水分吸收。
3.4.2澆水和扶植。定期或不定期進行適當澆水,確保充足的水分吸收;在玉米生長歪斜時進行扶正。
3.4.3合理施肥。有機肥和無機肥結合使用,肥料濃度、施肥距離、施肥頻率、施肥種類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
3.4.4勤除草除蟲。定期進行玉米田間的雜草處理,防止其吸收了玉米生長營養;注意蟲害的防治和處理,每星期左右進行1次針對性包衣劑或無公害農藥的噴施。